跳到主要內容區

學科簡介

  • 宗旨

1. 提供長庚大學醫學院各系之解剖相關課程

2. 在生物醫學領域,依各位教師之研究興趣從事研究

3. 對於需要解剖實習課程協助之外校或長庚醫院,依校方考量提供協助

  • 沿革

1. 本學科自民國七十六年創校(時為長庚醫學院)之時即已建立。由前台大解剖學科鄭聰明教授擔任創科主任,篳路藍縷,一手擘劃,學科所需之教學空間,包括教室、解剖學實驗室、組織學實驗室、標本室、浸泡槽室等;更預留日後敦聘教師所需之研究室空間,有待日後依各師資所需進行規劃。

2. 鄭聰明教授擔任主任為期五年,於民國八十一年由黃華民副教授(伊利諾大學神經科學博士)接任。兩位任職期間張丙龍、鄭中筆、游祥明、張台昌及吳慶祥等諸位教授曾先後任職於本學科。

3. 隨著本校由醫學院,轉為醫學暨工程學院,進而於八十六年八月一日改制大學,醫學院之醫學系也由四年制學士後醫學系,改而成為七年制醫學系,再陸續增加護理、醫事技術、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等學系。解剖教學之課程也陸續增加,並陸續增聘歐陽品(哈佛大學解剖及細胞生物學博士)、鄭授德(路易斯安那大學醫學中心解剖學博士)、莊宏亨(馬里蘭大學生理博士)、李蕙芸(麻州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等副教授,加上赴歐取得博士學位歸建之柳文卿副教授(荷蘭預特勒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

4. 鄭授德副教授於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一日接任主任至民國九十四年七月三十一日擔任主任,執掌科務。任職期間徐淑媛(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博士)、宋欣錦(台灣大學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博士)、趙春香等諸位先後任職於本學科。

5. 柳文卿副教授於民國九十四年八月一日接任主任。

6. 歐陽品教授於民國九十七年八月一日接任主任至民國一百零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擔任主任,執掌科務。任職期間江皓郁(台灣大學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博士)及李亭輝(羅徹斯特大學病理學博士)先後任職於本學科。

7. 莊宏亨教授於民國一百零五年八月一日接任主任至今

  • 教學環境

於教學空間之規劃上,隨著學生人數及課程時數之陸續增加,做了相關的規劃。興建解剖教學專用之解剖學講堂,配合多媒體教學設備及燈光,可容納160位同學。改善大體解剖學實驗室,亮麗耐用之室內裝潢、首創手術燈照明、高效率通風排氣,以符合明亮、實用、寬敞、安全、衛生等原則。增添組織教學實驗室之視訊傳輸系統及十頭顯微鏡。於民國一百零五年後,在校方支持下,建立了以教學,休閒,人文與感恩的解剖教學區。

  • 特色

1. 教師研究為多元性,基本上涵蓋細胞代謝暨分子內分泌學實驗室、基因工程鼠核心實驗室、細胞間質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實驗室、心血管及肺生物實驗室、分子訊息傳遞實驗室等。

2. 教學特色著重於人體結構與組織型態之辨識,需藉助於實際人體之解剖、觀察與顯微鏡下對於組織切片之觀察而學習。

3. 對於學習之方式強調,在於親身實際觀察與講堂講授並重,相輔相成。

4. 各科目之授課進度、學習要領、詳盡講義,均於課前登於e-learning,供同學下載學習。部分實驗課使用之模型、標本、及組織切片影像,登載於解剖學科網站,供同學課後複習。

6. 在組織實驗教學上,將教師展示之標本切片,運用電腦掃描,視訊傳輸系統及多台顯示器,另輔以十頭顯微鏡,達到同步說明觀察的效果。

7. 在醫學系及中醫學系課程而言,雖然大體解剖學、組織學及胚胎學各科目學分各自獨立,但是相關教學進度相契合。並與放射科之影像解剖學講授進度連貫一致。

8. 為配合解剖,組織與胚胎學與學生未來臨床應用息息相關;因此於課程中安排臨床講座,敦請臨床醫師擔任臨床講座,強化同學之學習動機,提升同學之學習興趣,並使同學及早於三年級接觸瞭解醫師之臨床工作。

9. 在大體老師之需求方面,有賴多方管道協助募集遺體,目前無虞。對於同學藉機灌輸對於捐贈遺體之大體老師懷抱感恩之心,進而對於生命產生尊重之意,日後轉化成為對病家患者之體恤照顧。

10. 因應鄰近學校在解剖實習方面之需求,提供大體解剖實驗室設施及大體老師,並支援擔任講解。長庚科大護理系、國立體育學院運動保健系、桃園醫院急診部急重症訓練中心等過校方層級之聯繫,簽請本科協助。

11. 對於歷年來暑期間舉行之長庚醫學營及醫學院相關科系營隊,提供設備及場地之支援,及教師之專業指導。

  • 設備

1. 研究設備(大多位於醫學大樓四樓,分屬各實驗室):螢光顯微鏡、倒相顯微鏡、立體顯微鏡、超高速及高速等各式離心機、超低溫冷凍櫃、冷凍超薄切片機、閃爍計數儀、DNA可程式溫控器、紫外線核酸固定器、核酸雑交培養箱、細胞培養箱、液態氮細胞保存器等。

2. 教學設備(集中於教學大樓一樓之教學實驗室及標本室):遺體解剖台、浸泡槽、遺體冷凍櫃、各式塑化標本、各式模型、手術燈、塑膠成人骨骼模型、真人成人骨骼標本、女性大體連續橫切標本片、女性大體連續冠狀切標本片、男性大體連續縱切標本片、真人成人大腦浸泡標本、學生用顯微鏡等。

  • 教學

1. 解剖教學就對醫學系及中醫學系之三年級學生所提供之課程可區分為:

大體解剖學(gross anatomy)及實驗:4+3學分,每週15小時

組織學(histology)及實驗:2+2學分,每週8小時

胚胎學(embryology):1學分,每週1小時

2. 解剖學(anatomy)及實驗:對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及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之二年級,及物理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學系及護理學系之一年級學生提供,共計二班次,每班次2+1學分,每週4小時/每班

3. 組織學(histology)及實驗:對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之二年級學生提供:1+1學分,每週4小時

4. 實地解剖學(practical anatomy)及實驗:對物理治療學系及職能治療學系之二年級學生提供,1+1學分,每週4小時

5. 其餘尚有各位教師支援生物醫學研究所各相關課程。